企业社会责任:民企不能回避的挑战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作者:姜万军 杨东宁 周长辉 动态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日期: 2008-03-29 17:19:17
导读:
全球范围的新潮流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C o rp o ra te Soc ia l R e sp on s ib ility),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外延广泛,内涵也相当复杂。通过归纳现有各种定义或评价标准我们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应该包括: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前提下,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社区、自然环境等利益主体的社会责任,包括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遵守商业道德、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自然环境等。其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各种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应该追求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甚至其商业伙伴行为的一套管理体系。企业应该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如若企业不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造成损害相关利益者的后果,企业应承担责任,受到社会的批评和应有的惩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更应自责和纠正损害相关利益者的行为。从历史看,企业社会责任几乎是同现代企业一起诞生的范畴。早在1908年,美国钢铁的总裁泊金斯就曾经指出:“企业越大,就应该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在广泛的公众中分散所有权,公平友好地对待员工……”20世纪60年代,企业慈善捐赠被普遍认为是良好企业公民的标志。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正在形成新一轮的声势浩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主要表现为:首先,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努力:如,联合国的“全球协议”、“一般商业原则及标准”、“反腐败公约”,国际劳工组织的“人权原则及标准”等等;其次,众多非政府组织(NGO)的指导原则和标准,如,ISO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ISO26000)、GRI的非财务事务披露规范、SAI的SA8000等等。他们共同的目的是要求企业更好地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适应上述来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的压力,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着手制定自身的行为规范,用来规范自身和供应商行为;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如,《财富》和《福布斯》在企业排名评比上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越来越多的主流商学院也开始在核心课程中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课程。中国的情况自加入W TO以来,我国已越来越深地融入到全球化浪潮中。作为“世界工厂”,中国已成为全球资本和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国际上正在风行的社会责任运动也越来越直接地影响到中国企业。比如,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断对中国供应商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在工厂的劳动条件、工人权利、健康与安全及商业道德方面能够符合相关行为守则。据报道,从1997年到2004年7月份,先后有8000多家中国企业接受过跨国公司关于社会责任的审核。从国内来看,在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以后,各种主流媒体上,“重大矿难”、“饮用水污染”、“毒粉丝”、“毒奶粉”、“苏丹红”等等这些频频出现、触目惊心的字眼,使社会公众要求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也提出,要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在重要位置。倡导和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显然是平衡发展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从长远来看,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因为,企业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而良好的声望有助于企业吸引顾客、投资者、潜在员工和商业伙伴,从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人们应该严格区分企业社会责任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办社会”。这是两种不同经济体制下对企业的不同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宪法和各项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自觉地承担起对社会发展和建设应尽的责任。用企业伦理约束企业行为,正确处理和调整企业与社会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经济和伦理关系,建造为股东创利和社会满意的双赢局面。面对国际和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浪潮,我国民营企业惟一的选择就是要尽快承认现实并积极应对。评价框架为了帮助民营企业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新挑战,制定并推行符合国际惯例,又切合中国实际状况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既是企业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又是行动指南。它对于引导和规范企业的行为,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树立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经营宗旨,把追求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统一起来,提高并维持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至关重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指标体系包含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层面,若干个具体指标。在经济层面上,企业必须积极创新,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经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提供更多的平等就业机会;在社会层面上,企业必须处理好与员工、消费者、商业伙伴及社区等主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尊重基本人权、保障员工的基本权利、为员工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消费者提供的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建设和公益事业等等;在环境层面上,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追求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持续地改进环保工作,积极应对和规避环境风险,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效率等等。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