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代表谈社会责任 (I)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作者:FAA会员 动态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 2008-03-29 17:16:30
导读:
注:本文是根据对FAA提供顾问的港、台商企业总裁之访谈会内容成文,经会员审阅并征得其本人同意。 在此也一并致谢!很感谢杜先生对我们台商的理解, 也正如FAA同事们对我们的理解。很有趣的是,我们之间的共识居然首先来自一个模仿周瑜、诸葛亮赤壁用火攻的游戏:“如果你们在周边生活设施不完善的新开发区建一个新工厂,厂区围墙前面有块闲置的空地的话,你们打算怎么利用?”然后我们把答案写在纸片上,你们公布两个标准答案,港式答案和台式答案。 结果准确率居然在90%以上!特别是我的答案几乎就是你们早猜到的:“植片绿地,种上花果,开个鱼池,养上几尾锦鲤,修个亭台,让我们的工人有地方、有环境休闲,给他/她们一个家的感觉。”这是否是我们台湾商人的思维定式?可能是吧。今天让我们座下来谈谈社会责任的话题,我觉得也许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所谓社会责任吧。用时髦一点的话讲,或许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企业文化。社会责任概念太大,对于我们制造业来讲,切切实实的创建企业文化就是承担起社会责任。 有一种说法是:可能是由于政治和地缘的关系,台商回台湾都要耗费过多的时间和金钱,也不现实。因此往往就干脆把自己投资生活的地方变成自己的家。于是大多数的台资企业会出现我们刚才所说的“改变环境,美化身边家园”的动作。其实,这是一种习惯也好,理念也罢,它的确代表着台湾人经商的一种文化:做事业的文化。 这里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就是:你是老板,有钱人。这是你的事业,你应该如何如何。我们只是小小一个打工的,企业成长与我们无关。我要讲:“错了,单个企业的成长或者与你无关,但是你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长和社会的成长与你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强调的环境,环境从小到大旧社会家、国到世界,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是离不开环境的。关于“打工”这个概念,我们台湾人其实是很不屑“打工”这个词的,可能是两岸文化的差异,“打工”在我们看来就是一种纯粹为钱而漂泊的做工状态,不说是混,也没有讲这样就是错,但是缺失了我们最在意的一个要素:归属感。之所以要建设一个企业其实就是在营建一个团体,一个为了共同目标愿景奋斗的组织。这个组织给予每个人成长和成功的机会,一个企业一旦成立其实就是一个人,这个人有他/她独立的人格,有追求,有情感,有思想,有经历。这也是我对法律上所谓法人的理解。这个“人”的长成,需要企业里每个个人,也需要外面的环境。在我的企业里,我提供的就是机会,一个将小我溶入到企业这个大事业中完成大我的机会,企业的社会人格就是企业人群的集体人格。到大陆投资十多年了,早期确实没有什么明确的文化意念,只是凭着一种慣性在走。但是自己心里最明了的是同员工的关系:树和树叶的关系,没有这些叶子,我们这棵企业之树没有今天的成长。不需要你们西方来人权验厂,我不会亏待我的员工。因为我的理念里,员工就是我的企业,他们融合在一起。在最早的年月里,我觉得我对社会的责任就是提供工作机会,发展机会,这一点很实际。或者今天看来每个人对此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是当时(你们也可以去问问跟我十几年的这些员工)所谓的安身立命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当时问我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会说是投资实业的厂商完成了我们自己赚钱的小我实现,间接的为社会承担起了就业和稳定的责任。 实现小我,成就大我。当我们企业初具规模之后,我们面临的都是同样一个问题:规模带来的问题,也就是“大”的问题。 大就难管,于是就有实战派的军事模式管理,这是台商最遭人诟病然而又相当有效的一种管理方法;还有就是学院派的ISO体系,5S体系,系统理论,X理论,Y理论等等等等。科学没有错是科学,但是似乎总没有办法得到最好的发挥和提升。这里不讨论对错,毕竟都是现实存在过。我要说,大家欠缺了一样本源:合乎情理。尤其在我们亚洲,最讲究的就是“合情合理”。合理不够,法理不外乎人情。只有美国才崇拜律师,但是律师也并不能解决一切。如果把律师和老师摆在一起,大家想想谁对社会的贡献更大?谁又比谁赚钱更多?这是西方社会责任的怪现象,我也不妨将他一军。记得我在听FAA为我的员工上ISO内审培训时候讲不符合项的判断原则时候有幻灯片提出:“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的,可考虑不给NC”。我深表赞赏。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要讲回到我们的管理本源问题:“以人为本”。这是企业员工归属感的升华,也是成型企业对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和应尽义务。我的员工对我的企业有归属感,这令我十分自豪,不夸口的讲,这里已经是他们圆梦的地方,比起之前的安身立命已经大有长进,因为大家可以出厂门去跟人家讲,我是从XXX出来的,或者很响亮的讲我就职于XXX。可是在企业成长现实的发展中,我能感受到最多的却是无奈,对国人识见和素质的无奈。我们大陆的起步的确太慢,落后太多。不完善的事物、环境也太多太多。但是同样要看到的是: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也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我觉得我们企业家现在的社会责任很多,不过我们的国家要强大,首先的,人要强大,思想学识要强大!培养人才是我们做企业的新的社会责任!我讲的是我们的国民素质,不是精英教育。我的员工想有自己的事业,想在我的企业做一番事业,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回想十年前我做厂最累的经历并不是生产或者和生产相关的事情,而是一次组织员工到苏州旅游,是的,是旅游。在那一次,我忙于教他们怎么用房卡开门,怎么用抽水马桶…直到累得自己第二天几乎都爬不起来观光。各位不要笑,这些点滴他们10年前的确不懂,但是旅游过,教过就懂了。更重要的,他们会去教导他们的子女,他们的子女也会懂得,不再有这样的笑话。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国民素质提升了,我作出了我的努力,我觉得累得很划算。同FAA的同事们讲的一样,其实在企业中最不花钱而又有效果并且影响深远的活动就是培训!这是我们每个实业人可以负得起的社会之责。不要小看教导员工机械有惯性,过马路不要抢灯;礼貌是门面,切忌大声喧哗等等等等…这样的训导会泽及整个社会及民族。我目前有我企业的奖学金计划,力所能及之处我会让我的员工家属鼓励子女多读书,多长见识。他们才是我们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未来和希望。 刚才有位先生说到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是舶来品,不晓得企业文化这个词又是否是外来的?还有FAA同事经常提及的愿景?事实上,正如邓小平先生所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商言商, 我们最讲究的首先是实际利益, 可是, 在利益问题之后或者会追回生意的本源问题: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我希望我的员工都有和我企业共同的愿景,认同我们的企业文化,一起去完成我们每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责任。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有着极其深厚的底蕴,我们的企业文化只是中华文化结晶的凤毛麟角,是由中华文化的积淀而来。全球化没有错,数典忘祖就不对了。我的企业也碰到很多的客户COC验厂,对高标准和对的建议,我抱持开放的态度,进步的过程本来就应该是如此,在不足中前行。但是对于有违中华文化,照抄西方的东西,我有保留。至于对国内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栽培,我们不应该一味逃避、抵制或嘲讽。中国人应该有中国人的做法,积极的适合中华文化的做法。在这方面我们不应该没有自己的主张。我们这一辈已经是要成为历史的一代了,新一代要有你们的识见,在同国外理念的融通中要有破有立,保持自己中华民族的特质,为我们的民族,为世界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以上是我的一点想法,有感而发,问心无愧。讲得不好,请诸君指正。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