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辉煌成为历史 “世界工厂”路在何方?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作者:Maggie 动态来源:慧聪网制鞋工业行业频道 日期: 2008-03-29 17:06:49
导读:
1月1日,伴随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及税务环保等七大新政,外加东莞力推“双转型”压力下,“世界工厂”东莞正遭遇烈火般煎熬:上千家鞋厂倒闭,万余港企面临关闭潮,更多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计划迁离或难以为继。“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年内倒闭上千鞋企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曾独领风骚多年的珠三角,昔日热闹、辉煌的“世界工厂”的场景或将成为历史。 迁出去,引进来,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升级,是现实,也将是历史的必然。 脱胎换骨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企业、外来工大搬移后的珠三角,将迎来怎样的未来?在时下高压、躁动、犹疑、对峙交织的阵痛中,珠三角正站在裂变的十字路口。 元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给了部分企业决定迁离的最后一掌。鞋企大面积溃退,致命的还是企业长期以来的“内伤”,《劳动合同法》只是压迫的“最后一根稻草” 梁嘉耀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越南地图,他指着版图南部平阳省易安县的位置说:“明年,我们的新厂将迁往这里。 ”没有乔迁的喜悦。梁嘉耀摊开手,夹带港味的普通话里流露出些许沮丧和无奈。 52岁的他是东莞一家港资鞋厂的老板,18年前和许多从香港来内地的老板一样,在“世界鞋都”东莞市厚街镇办起了工厂,然而最近半年来,身边的许多鞋企一家家消失,梁嘉耀也在为他的工厂筹谋出路。 2008年1月12日,春节前20多天,这位香港老板再次从越南胡志明市飞回广州,下飞机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安排公司商议迁厂的会议。 “没有谁愿意走,但没办法再撑下去了。”在梁嘉耀看来,企业的负荷在以一种“加速度”连环袭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涨价,工资成本上升,招工难,出口贸易受抑,政策频繁调整,刚刚又颁布实施了《劳动合同法》和“两税合一”新政,“我们的头上悬起了一把把刀!” 梁嘉耀不讳言,元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是推动他决定最终迁离的最后一掌。早在新法实施前的2007年底,这家鞋厂就基本上歇业了,600多名员工遣散近2/3,“光补偿费就拿了几百万”。 梁测算,若按《劳动合同法》,鞋厂用工成本将增20%,这对本就不堪重负、利润在8%左右徘徊的鞋厂来说无法承受。“现在工人流动频繁,不仅麻烦,还会赔死的。” “在东莞,约1000家制鞋企业中就有200-300家倒闭。”亚洲鞋业协会秘书长李鹏如是说。而东莞还只是珠三角的一隅,李鹏介绍,广东制鞋企业主要集中在东莞、惠州、广州、鹤山和中山这几个城市,总共有5000-6000家。近一年来关闭的大中型鞋企已超过1000家。在鞋企较集中的惠东有3000多家鞋厂,最近两三个月内,中小型的制鞋、鞋材厂就关闭了四五百家。 东莞宏腾鞋厂业务经理靳飞说,年关即临,许多仍在开工的鞋厂其实也都在考虑同样的问题:关还是搬?他预计春节过后,还将有一大批鞋企关门。鞋企大面积溃退的原因,靳飞并不认同是新法使然。他认为,致命的还是企业长期以来的“内伤”,《劳动合同法》只是压迫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谓“内伤”,靳飞说,珠三角超过80%的鞋企仍靠“低成本、低利润”的加工贸易模式,始终居于价格链底端,利润仅在5%-8%之间。近年一系列原材料、工资、水电、厂房等成本飞速上涨,“新法实施之前大部分鞋企已经奄奄一息。” 靳飞说,提前关闭的大多是低端鞋企,有的关,有的搬,迁入地多为劳动力、生产资料成本更低的内陆省份或东南亚地区。 这一说法得到亚洲鞋业协会的佐证,该协会统计,关闭的鞋企中,有约25%迁到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印尼、马来西亚等地,有约50%迁到江西、湖南、广西等内地省区,另有约25%目前仍在观望中。 多米诺倒闭链 大面积企业倒闭或迁离,引起的多米诺效应势必会形成,以前捆绑在企业上的链条会迅速崩解。拿鞋厂来说,一家较大的鞋厂关门,为鞋厂提供配套的纸箱厂、印刷厂、包装厂、鞋的各种配件厂都将受牵连。“通常大厂有一二十家配套的小厂。”“而这些小厂,譬如鞋垫厂倒闭,又会引起更下端的连锁反应。就像一条大河决堤,周围的地带也都淹了。” 据推算,如果1万家较大的厂倒闭,集群链条上会有20万家小厂受影响,如果再加上更小的甚至作坊式的小店,这个数字还要乘以10。 “不仅企业形成了链条,生活的各方面也都形成了链条,做工人生意的商店会倒闭,针对外来工的幼儿园会倒闭,还有很多其它第三产业第四产业等等,都会跟着关。” 受冲击的不止于此。佛山石湾、南庄附近很多居住小区的出租屋,也因外来员工大量返乡,很多房子空了出来。“基本上都是租给做陶瓷的人,估计明年会少很多人租了。”佛山石湾榴苑路某房地产中介公司说。 谁能守到最后 相对于年前倒闭撤退的企业,珠三角数量更庞大的制造业群体大多数仍按兵未动,在“暗中对峙,察言观色”。 当然,对《劳动合同法》企业并非全然无动于衷。很多企业,要求敏感时期对待员工尽量人性化,千万不能让员工投诉、闹事。 为安抚员工,有的企业甚至还投资修缮了员工宿舍,食堂伙食也做了改善。 “对企业来说,违法成本远远大于守法成本。有工人投诉,翻不了天。我违法的成本,一年查一次,罚一万元不得了,要按新法,工人经常加班加点,一年来来去去100人,肯定超过100万了。” 有些老板甚至有些窃喜,近一年来与他们一起竞争的许多同行,“人民币升值放倒了一批,原材料猛涨关掉了一批,这次新法实施又死掉一大批”,竞争对手一家家少了。 “珠三角这么多制造业,肯定不会都死。谁能守到最后,谁就能等到机会。譬如,这么多企业倒闭之后,这些工人怎么办?失业率会不会激增?别看现在招工难,到了明年、后年,说不定工资成本会降下来,又有人托亲戚找朋友送人来做工,而且到时政府命令又来了,你这个厂,今年必须完成多少多少人的就业指标!” 珠三角产业转移、升级的政策肯定是对的。制造业是“雁行企业”,永远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方迁移,曾经美国、日本、“亚洲四小龙”都是这么过来的,如今珠三角遵循着同样的规律,这里成本上升后,势必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 “规律是不可阻挡的。”这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是件好事,我们看到的也是珠三角未来的希望。但问题是,操作上太急了,替中小企业考虑得少了。应该多给一点时间。 “大多数企业还没准备好,突然喊撤,自然乱了方寸,对峙就成了无奈的选择。”赵说,对峙的同时,更多的企业是在观望,政策执行松就挺,政策执行严,那就不关也得关,不转也得转了。 我想,这或许代表了珠三角目前还在观望的相当一部分企业心态。他们在等待自己命运的同时,也在观望、思考珠三角今后的命运。 工业不是代工业,更不只是加工业。对珠三角来说,代工厂可以走开,要以什么为核心竞争力却要想明白。 昨日的优势很可能是今天的劣势,名头响未必意味着含金量。发展到一定阶段,“世界工厂”也需要关停并转、重新立项,不经过痛苦的取舍,下一个瓶颈很快就会到来。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