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化工业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作者:龙昊 动态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期: 2008-03-29 17:05:42
导读:
重化工业化背景下的环境压力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决定单位GDP能耗五年要降低20%,但是难度非常大,为什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张文魁认为,这是中国正处于重化工业化时期决定的。从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强劲增长阶段,这一阶段以重化工业化为主要特征。张文魁用一组数字来说明:煤炭产量从2002年的10亿吨上升到2007年25亿吨;粗钢产量从2002年1.8亿吨上升到2007年近5亿吨;汽车产量从2002年330万辆上升到2007年约900万辆;电力装机从2002年的3.5亿千瓦上升到2007年7亿千瓦;原油消费从2002年的2.5亿吨上升到2007年3.5亿吨。 重化工业化必然导致碳排放大幅上升。根据EIA的数据,中国碳排放从1990年0.61GtC上升到2004年1.28GtC,上升了110%。美国上升了18%,日本上升了24%,欧洲上升了3%,印度上升了89%。张文魁研究发现,中国的碳排放在1990年到1997年平缓上升,1997年到1999年小幅下降,1999到2002年再次平缓上升,2002年之后则快速上升。2002年比1990年上升只有48%。 2002年-2007年是重化工业化的加速阶段,这个阶段还远远没有结束,美国在工业化的阶段全国累计用钢70亿吨,中国现在不到30亿吨,煤炭、电力都是一样的。张文魁预计,煤炭产量到35亿吨以上肯定是没问题的,粗钢产量可能还要上升,2010年左右到60亿吨都没有问题。汽车产量要朝1500万辆发展。寻求绿色重化工业化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碳排放肯定要继续增加,如果不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不但会影响气候,也会造成严重的重度污染和生态污染。但张文魁强调,中国不可能因此放弃重化工业化,不应该、也不可能简单地效仿发达国家的减排政策。他说,首先,重化工业化是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我们不可能不发展重化工业。其次,不可能以抑制民众的物质消费和生活水平为代价。所以,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简单地效仿发达国家的减排政策,而应该走一条独特道路,这就是可持续的重化工业化道路或绿色的重化工业化道路。并且,从全球视野来看,国际重化工业也在向中国转移,中国不可能放弃这些产业,这些产业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制造水平有重要意义。政策鼓励下的技术创新许多重化工业行业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物质损耗、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张文魁表示,新技术的使用目前存在瓶颈,通过创新需求鼓励政策可以有效突破瓶颈。张文魁建议,国家未来能够逐渐采纳创新需求鼓励政策,增强老百姓或者工商业用户对于创新产品的使用,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或者碳的排放。他提出了几条创新鼓励政策: 第一,政府采购。由于成本比较高,或者这种产品开始可能并不是很成熟,性能可能并不是特别过关,需要政府采购。第二,对使用这个产品可以给予某些税收优惠。欧盟过去几年在利用新能源上给使用者补贴,希望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有类似的政策。 第三,价格政策。由于新产品成本比较高,价格在某些方面我们政府要有一个价格政策,对价格要做一些规定。 第四,强制性的标准。必须得达到某种强制性的标准,这个产品才能使用,所以通过强制性的标准也可以来鼓励商业用户和家庭用户使用创新产品,来减少碳排放和污染物的排放。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