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转型是东莞试点的重中之重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作者:南方都市报 动态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期: 2008-03-29 17:03:24
导读:
为什么过去中国人勤奋地工作只能得到相对较少的人均GDP?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制度成本冲销了相当部分的劳动力产出,也压抑了人才自身的升值冲动。 作为科学发展观实践的试点地区,东莞市日前组织了包括区划调整、人才引进等19个调研专题,以期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更好地决策。自2005年起,中国对十几年来增长模式的反思声音渐起,如血汗工厂、环境污染等。在暴露了原有增长模式的问题的同时,也表明中国经济已经突破了低水平劳动的瓶颈,正是如此,人们才对工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这也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长期来看,劳动力成本提高、加工贸易企业撤离珠三角未必是坏事。全球产业存在转移的过程,低端制造业正是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中国,今后也会转移到越南等更不发达的国家中去,淘汰低端产业升级到中高端产业的转型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我们知道在经济增长中,劳动力和资本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单就劳动力而言,转型的关键正是在于如何让劳动力更有效率、有创造力地生产。 过去三十年经济的增长的实质是改革开放下的市场,为各种资源一次又一次地解缚,带来了生产力的持续释放。如1996年的劳动力改革盘活城市里低效率的劳动力,农民工进城打工潮等,价格机制在人才的配置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是时至今日,对人才的束缚仍然很多,如户籍制度对人才流动的限制、区域之间在户籍方面的歧视、言论管制对创造力所产生的压抑等。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在中国当前的人才市场,工会力量薄弱、地方政府间割据竞争,人才的权益缺乏完善的制度保护,处于相对的弱势。这种情况下,人才都疲于应付复杂的社会关系、巨大的生存压力,根本不可能有能力进行有效率、有创造力的工作。再加上社会、政治资本的差异性等因素形成过高的收入差距,不仅将阻碍经济增长,更将抑制经济转型。所以东莞要培育、引进并留住优秀人才,就必须要放开制度对人才流动的约束,并增强制度对人才合法权益的保障,同工同酬同福利同保障,这是转型期人才战略的基础。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经济转型的本质是制度转型,为什么过去中国人勤奋地工作只能得到相对较少的人均GDP?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水平低下,低工资低产出其背后是低水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制度成本冲销了相当部分的劳动力产出,也压抑了人才自身的升值冲动,这些制度成本包括各种各样的行业准入、行政管制,以及灰色和朝令夕改的规章。人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无价值的扯皮上,做的是无用功,更别提生产的更新换代。 今天看来,珠三角转型的趋向已势不可挡,今后要么成功转型继续发展,要么停滞不前,而将转型的重心放在制度转型上无疑是东莞试点的重中之重。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