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病灶拖累“中国制造”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作者:国际商报 动态来源:国际商报 日期: 2008-03-28 13:03:01
导读:
“是责难也是机会,它正在逼迫中国制造不断提升内部管理。”能源、原材料、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新政、人工成本以及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已经使单纯依靠价格优势的中国制造业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病灶一:急功近利。在很多出口企业的实践中,激烈的价格竞争、破坏知识产权等短线操作普遍存在。在利益的驱使下,企业未来发展、对市场的了解、人才培养、投资预算等都无从谈起。浮夸的心态直接导致了优势人才的缺乏、品牌难以建立、产品不力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病灶二:目标市场不明确。一些出口企业,对自身以及目标市场的不了解是影响出口企业打造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企业在国内市场是什么位置?为什么要出口?何以出口?从而导致了出口企业并不知道如何进行市场竞争,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企业流失客户或者拿到客户都很迅速、品牌却很难得到认同。病灶三:产品优势不强。很多成熟市场的跨国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经验,但实际上,拥有专利或非专利技术支持的产品才是他们行走各国的有力后盾。相比之下,中国的许多出口企业顶多具备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技术产品,却没有足够实力在国外市场做研发。病灶四:缺乏战略性的品牌管理手段。怎样在成熟市场建立品牌?如何保持品牌的持续生命力?这对于长期关注市场而非研发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相比于中国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欧美国家的大多数市场已经进入成熟期,总体增长相对缓慢。新进入的品牌若想获得市场份额,必须给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价值。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敏锐发现客户的潜在需求,还要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方面不断进行相应的投入。病灶五:缺乏必须的营销技巧。对于中国制造商来说,海外分销渠道和服务网络的缺乏,以及推广和广告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公司的产品在西方市场上难于立稳脚跟。对技术上并不占有优势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营销水平的落后将是致命的。病灶六:人才缺乏。人才永远是经营企业的首要问题。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拥有多少国际素质的人才决定了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能力。但是很多出口企业不愿意花功夫培养员工,挖角与反挖角的斗争引发了员工忠诚度不高的恶性循环。面临各方压力,“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在新压力之下,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业亟待寻找一条新的生存路线。“中国制造”到了该重新定义的时候了。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