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作者:田雪原 动态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日期: 2008-03-28 13:00:56
导读: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关键就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离不开总体人口的变动与发展,特别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提高人的技能和经验,同样是提升人力资本不可或缺的的重要方面人口素质: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人力资本的提升离不开教育■田雪原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五个领域。其中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资源的物质变换,与人口的变动和发展紧密相联,尤其是人口数量的膨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动,直接对资源的物质变换产生重大的影响。只有我们人类参与,并且按照人的目的进行的物质变换,才称得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一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谋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人与人相和谐的发展道路。人口素质---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人口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分为数量、素质、结构三个基本方面。我国在生育率经历了30多年的持续下降、人口年龄结构步入老年型以后,虽然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仍是今后二三十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人口素质和结构方面的问题相继浮出水面,并且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关注人口的数量变动,而且要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关注人口的素质和结构的变动。笔者以为,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提高人口素质已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据科学家考证,最早的人类出现在距今480多万年以前。按照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这样的依据,这480多万年的历史可以划分成三个时代---手工工具时代、机器工具时代、智力工具时代。与这三个经济时代相对应的,是农业及农业以前诸社会形态、传统的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在不同经济社会时代,自然资本、产出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不同。自然资本,是自然界一切有价值的物质,比如森林、土地、河流、矿产等。产出资本,是经过人类的加工变成的有价值的物质。人力资本,是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具有的价值。社会资本,是社会整合所具有的价值。农业社会也就是手工工具时代,主要依靠的是自然资本,古代社会比较发达的农业多出现在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工业化社会主要是靠产出资本,谁的产出资本多,谁发展得就快。18世纪中叶产业革命发生后,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相继崛起,就是利用了产出资本优势,创造了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历史。现代社会主要是靠人力资本,以及与人力资本相关的社会资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前导的新技术革命,当前又发展到以生命科学为主导学科的更新的技术革命,将人力资本提升到前所未有过的高度,成为当代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力资本,其内涵是人的身体、教育、文明素质。在当代,发展的竞争归根到底取决于人力资本的竞争,取决于人口素质。人口素质高、人力资本雄厚,就会占据发展先机,就会走在发展的前列;人口素质低、人力资本积聚不够,就会丧失发展的机遇,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仅如此,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要有现代发展意识,要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有高效能的社会调控机制和管理制度,因而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其关键就是要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身体素质---人口素质的基础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身体素质有了巨大的提高,婴儿死亡率由20世纪40年代的接近150‰,下降到目前的28‰左右;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由20世纪40年代农村35岁、城市40岁左右,提高到目前的73岁左右。其他如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等,也大大降低。然而,我国人口身体素质还不够高。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6年人文发展指数,发达国家婴儿死亡率在7‰左右,而我国要高出21个千分点;出生时的预期寿命发达国家达到78.8岁,比我国高出6岁左右。至于出生缺陷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疾病预防和控制、农村卫生保健等,差距要更大一些。预计我国婴儿死亡率2010年可下降到15‰、2020年下降至10‰左右;预期寿命2010年可提高到75岁、2020年提高到78岁左右。为此,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加强人口健康科学研究,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强生殖健康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发展安全、高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出生缺陷干预研究,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影响出生人口素质的生物、遗传、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的研究,通过科学宣传和建立健全必要的社会机制,达到优生目的;加强重大疾病生物医学研究,提高重大疾病早期预测、发现、诊治水平,建立重大疾病高效、快速检测分析和治疗系统等。加强人口健康科学研究是基础,要使科研成果发挥作用和收到实效,关键在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应用。---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建立覆盖城乡的卫生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高速增长,公共卫生事业也获得较大发展,但是,无论发展的速度还是发展的规模,后者都不能与前者同日而语,相对要慢得多、小得多。更主要的是,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部分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个人支出部分所占比例大幅度上升,形成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此,必须加大政府投入,逐步建立起城乡全覆盖医疗保障制度。---适应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把握疾病防治重点的转移。提高人口身体素质,离不开总体人口的变动与发展,特别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我国用较短时间完成了由年轻型向成年型、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并将以比较快的速度达到老龄化比较高的水平。随着这种转变而来的,是疾病谱的变动,如支气管肺癌、肝癌、乳腺癌、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这6种老年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总死亡人数的35.8%。此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发病率普遍上升,老年性疾病构成疾病谱的主旋律。教育素质---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教育素质是关键。中国发展的希望,在于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关键在人口教育素质的提高。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人力资本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如今科技进步一日千里,要使科学技术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国家站在发展前沿,也只有通过教育来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教育素质的提高引人注目,由相当于平均所受教育年限的人口教育指数变动可以看出,全国由1982年的4.2提高到1990年的5.2,由2000年的6.8提高到2005年的7.5。尽管如此,也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距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甚至不及某些发展中国家。世界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历史表明,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水平。也就是说,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2005年广东省人口教育指数为7.9,略高于全国水平,而广东省GDP总量位居全国之首,足见包括广东省在内,提高人口教育素质任务之急迫。按照规划,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基本普及初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左右;2020年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至12年,是可能的和比较现实的。树立人才强国、教育先行理念。如果人口素质特别是教育素质能够得到较快提高,人口和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就会变得很明显,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就会持续地显现出来。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在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坚持教育先行是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增加教育投资,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财政性教育投资不断增长,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长期徘徊在2%至3%之间,近一二年来才突破3%,预计“十一五”期间将达到4%。而目前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到GDP的5%至6%,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占到4%至5%,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家占到7%以上。我国同许多国家一样,教育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两种。义务教育不能简单“推向市场”,政府要承担起对公民教育的义务。从本质上说,教育属于公共事业,始终具有一定的社会再分配的福利性质,不能完全套用商业运营模式。当然,非义务教育要借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办教育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捐赠、赞助教育事业,则一惯被视为社会的一大善事。因此,我们在强调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办学,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贡献力量。调整教育结构,提高人口技能和经验素质。目前,我国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其表现是高校数量和大学生人数增长过快,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和萎缩。这种情况已经影响到人口的素质结构和劳动就业结构。中等职业教育滞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经验型人才得不到满足,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熟练劳动者缺乏,势必影响到劳动力的市场供给,出现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一个时期以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曾经出现过招不到足够的熟练技术工人的情况,致使劳动工资率抬得很高,甚至高过当地专业技术人员水平。任何国家的经济技术结构都是立体的,既要有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带头作用,又要有大批的中间实用技术,还要有部分比较落后的技术,组成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和产业结构。我国人口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不仅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还要着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和增加经验积累。提高人的技能和经验,同样是提升人力资本不可或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此外,提高人口素质,还需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念和提高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从代际关系解读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需要建立起吸取传统道德精华并符合现代发展的先进道德规范。此外,我们的市场经济正在逐渐完善,经济已经运行在法治的条件下,因此,提高人口素质也要靠法律保障。(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教育报》2008年3月13日第9版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