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后台州现状调查
编辑:中国验厂网 来源:台州日报 日期: 2008-07-03 12:04:59
“限塑令”实施后台州现状调查
由于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门槛低,一些小作坊、黑窝点往往是两台吹塑机、一台注塑机、一台分切机、几个工人、三间房屋就组合成了一条生产流水线。“限塑令“实施后,它们依然在加工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袋。图为路桥金清镇一小作坊。
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被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在“限塑令”下,一些城乡接合部以及地理位置较为边远的农村,有人仍在日夜加工生产此类产品,并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塑料吹膜机日夜不停运转
6月6日上午,记者根据事先得到的线索,驱车赶到了生产塑料袋比较集中的路桥城郊一带。
一进新桥镇,不时可见成堆的废弃塑料,并可闻到焚烧废弃塑料的气味,而载有塑料成品的货车也是络绎不绝。当地人说,镇里有不少人还在生产各类超薄塑料袋及料米(用废旧塑料做成的聚乙烯原料)。
在该镇的东蓬林村,记者找到了一家生产塑料袋的小厂。进入厂房,整个厂区机器轰鸣,七八台吹膜机不停运转,五六个工人在机器旁边监管生产。在中间的屋子里,一个光着膀子的工人正用一种可以切割的机器把塑料袋切割成形;最里面的屋子里,则有3人坐在凳子上,用橡皮筋把成品塑料袋束住。尽管窗户已全部打开,但厂内刺鼻的塑料气味仍然十分浓烈。
“喂,你是想定做袋吗?”见有陌生人入内,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向记者走来。
“这里有环保袋吗?”记者问。
“环保袋?你是说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我这里不生产这种,其实没啥两样,都是用聚乙烯做的,没什么环保不环保的。”
“那你能否把样品拿过来给我看看,如果可以的话,我就定做。”
一问一答间,这位自称姓刘的老板觉得有生意可做,笑脸相迎,记者也就借机多套点口风。
刘老板说,他们当地生产的塑料袋厚度基本上都是小于0.025毫米的,也是专供市区批发市场的,不要小看这些吹膜机,一台机器一小时能吹出3万多个,为了节约成本,几乎所有的机器都24小时运转。
“24小时运转?”记者表示诧异。
“因为吹膜机把原料吹成塑料袋,需要高达200多摄氏度的温度,一旦停机,机器冷却后,再生产必须耗费大量的电预热,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刘老板解释道。
离开了这个小厂,记者往椒江洪家街道方向移动。沿途中,路桥区金清镇、蓬街镇等地的超薄塑料袋加工厂便陆陆续续进入视野。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加工厂几乎都是零星地分散在乡村角落。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因为城区相关部门查得厉害,而且用电比较贵,所以一般都集中在乡下。而正是从节省成本、逃避检查的角度考虑,这些加工厂往往是两台吹塑机、一台注塑机、一台分切机、几个工人、三间房屋就组合成了一条生产超薄塑料袋的流水线。
市场需求助长“淘汰产品”
按照相关规定,6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已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违令者,将受到相应的处罚。那么,这些小作坊主又为何要铤而走险呢?
业内人士分析,超薄塑料袋之所以还能在“限塑令”下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有需求,有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而生产者也正是从中发现了商机,并源源不断地将其投向市场。
在路桥浙江东南副食品批发市场,记者看到,做塑料袋批发生意的商铺随处可见,各种颜色、各种型号、各种厚度的塑料袋应有尽有。短短10来分钟,批发市场西面的一个普通售卖点就卖出了20多卷100只装的超薄塑料袋。
“像刚才那个顾客买去的塑料袋,这里还有吗?”记者上前问道。
“没有了,这些都是存货,6月1日之前留下的。”谈及超薄塑料袋,店主表现得非常谨慎。
然而,当记者表示要大批量购买这种袋时,店主又称:“留下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复印件,并交上50%的定金,我就给你定做,现在仓库里货不多了,生产厂家也没有送过来。”
据这位摊主介绍,“限塑令”实行后,新标准塑料袋的价格基本上都是超薄塑料袋的3到6倍,有的大型号的超薄塑料袋的价格甚至抵不上一个小型号的新标准塑料袋。消费者由于难以接受,依然还是争着要买超薄塑料袋。
就这样,生产商、批发商两者之间形成了利益联盟,一个负责供货,一个负责销售。采访中,有批发商就直言不讳:要多少,给多少,怕什么检查——把厚袋放在上面,薄袋放在下面,再在摊面上放几只样品,如果客户有需要的话,再到附近的仓库里提货就行了。
而生产商也因生产投入的门槛低,使得他们更不愿意放弃这块蛋糕。据一位小作坊主透露,生产塑料袋的工艺极其简单,只要把塑料粒子吹塑成塑料薄膜,然后由制袋机裁割成相应的规格就行了。一台吹膜机也就2万多元,建一个小作坊的成本大约在10万元,如果产品销量好的话,一台机器一个月的利润在万元左右,机器越多,赚钱越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原材料也不乏由工业废弃物、塑料垃圾加工而成的“回料”。
“限塑”是一场持久战
消费者要用超薄塑料袋,塑料袋就有销售市场,生产商就不会停止生产。那么,能否从源头上遏制违规塑料袋的生产呢?
“目前,我们对申请设立或变更登记其经营范围中,涉及生产、销售塑料购物袋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从严把关,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予批准。”市工商局消保处副处长元伟标说,他们将严格执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并建立超市、商场、商品交易市场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情况的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违规行为。
元伟标表示,针对一些不按国家规定,仍在生产超薄塑料袋的企业,他们将在近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清查行动,依法取缔那些无合法证照的塑料袋生产企业,重点查处非法生产塑料购物袋的小作坊、黑窝点。与此同时,市民如果发现塑料袋生产、销售企业没有合法的证照,经营者依然使用超薄塑料袋的,请及时拨打“12315”进行举报,执法人员将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严厉处罚。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禁止生产和使用超薄塑料袋,是一场全民环保战争,更是一场持久战。
“要想从源头上彻底杜绝超薄塑料袋,仍然需要相关部门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新台州律师事务所林律师说,“限塑”绝非是哪个部门的单个工作,它包括生产、流通等诸多环节,涉及质检、环保、科技、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需要彼此的相互配合和支持。
林律师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行业都应该有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强化准入门槛的管理上,有很多可作为的空间,比如,环保部门应加大对废塑料回收利用过程的环境监管,制订环境准入条件、污染控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财政、税务部门应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支持、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等等。而如果要让这个“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退出历史舞台,“限塑”也许只是个手段,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找到相应的替代品。惟有如此,才能在本质上减少白色污染对人类环境造成的危害。
6月1日,“限塑”大战如期拉开序幕。在这场“战争”中,消费者需要面对的是尽快改掉多年来使用塑料袋的习惯,而塑料袋生产厂家需要面对的是行业的竞争压力和相关法规的限制。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台州的塑料袋生产厂家是否安然无恙?“限塑”带来的是危机还是商机?
生产企业面临洗牌
400平方米的车间里,零乱地堆放着生产塑料袋用的原料,五台吹塑机安静地躺在角落里。这是近日笔者在黄岩迅达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见到的一幕。
“市场的反应真是太强烈了,首当其冲的还是像我们这样专业生产塑料袋的小企业。”公司总经理陈席民谈及“限塑令”的威力,直叹始料未及。“我们以前以生产超薄的塑料袋为主,5月份以来,大型超市、购物商场等的订单就开始减少了,无奈之下,只好将部分员工遣散,缩小生产规模,并开始赶制符合国标的塑料袋。”陈席民说,以往企业生产1吨(约20万个)超薄塑料袋,成本在1万元左右,利润率为2%。而现在如果按照相关政策生产厚的,成本则增加一倍,虽然市场价格略高,但却赶不上成本的增加。“如果还撑不下去,只能改行。”
其实,“迅达”只是“限塑令”下台州塑料行业小企业的一个缩影。“限塑”后,它们正承受着转型的阵痛,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失去订单,企业将无法生存;倘若按规定转而生产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产品,则又增加了成本。
然而,就在小企业还在苦苦煎熬的时候,上规模的塑料袋生产厂家的订单却是络绎不绝。在台州新兴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几十台吹塑机正开足马力加班加点,工人们也是乐此不疲。据该公司负责人谢大法介绍,6月1日以后,公司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的需求量骤增,他们目前24小时不间断生产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限塑令’的实施,对台州整个塑料袋生产行业来说,将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必将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局面。”针对“限塑令”给我市塑企带来的震荡,台州塑料行业协会陈主任作了这样的解释,“限塑”对小企业来说,会造成一定冲击,但对大企业尤其是生产环保型塑料袋的企业来讲,却是个机遇。因为标准的出台,为它们扫除了来自“三无企业”的竞争障碍,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转型,生产符合标准的塑料袋。
企业转型大势所趋
面对前所未有的冲击,转型似乎成了台州塑企不被淘汰的唯一选择。
然而,转型也并非易事。“首先,使用新料生产,成本将增加1/3;其次,标准规定塑料袋必须印有环保标识,这就要求企业引进印刷设备,而印刷设备投资比较大,少的二三十万元,多的五六十万元,而生产塑料袋本身的设备也就两三万元。”椒江天盛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奇民说,转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企业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有敏锐的市场意识。
黄奇民告诉笔者,早在2000年之前,台州塑料袋生产企业一般都是生产厚度大于0.025毫米的产品,但是随着生产塑料袋的原材料——聚乙烯的成倍涨价,一些企业开始采用往原材料里添加其他成分来降低成本,从而让袋子越做越薄。在这样的竞争形势下,原本按正常的市场规律出牌的企业也被拖下水,开始生产超薄的塑料袋。于是,“谁家能吹出更薄的塑料袋,谁家就最牛”一度成为业界的风向标。
不过,面对“限塑令”,我市众多厂家还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他们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除生产符合国标的塑料袋外,用无纺布、尼龙布制造的可重复使用的“环保购物袋”也成了企业投资转型的新渠道。
“在经过市场调研后,我们发现无纺布袋较之塑料袋在未来的市场上可能更具竞争力,有望成为以后环保袋的主流,所以公司已全部向这个方向转产了。”台州华诚无纺布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唯开说,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服、口罩、桌布等制造上,它不仅生产快速、成本低,而且能够自然分解,燃烧时无毒、无味,且无任何遗留物质,又不污染环境。
陶唯开直言,最近一个月来,无纺布价格从原来的每吨1.4万元左右,涨到了现在的1.6万元。而公司的订单也已安排到了八九月份,生产车间一刻不停地生产,还是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有时不得不放弃一些相对小额的订单。
显然,在“限塑令”面前,台州塑企的业主们又似乎“嗅”到了商机,此路不通走彼路。据了解,一个A4纸大小的简单无纺布购物袋,成本也就1元多,而放到超市则可以卖到3元到5元不等。换言之,企业在这方面的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据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无纺布行业毛利率为9.43%,三费比率(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6.70%,利润率为4.10%。
塑料产业前景看好
尽管政策压力不断增加,但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塑料行业长远发展前景依旧看好。
根据“限塑令”,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将研究制定抑制废塑料污染的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杠杆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使用,支持和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的确,‘限塑令’对于我市众多中小塑料袋生产企业,可以说是冷酷的,但对于整个塑料包装行业来说,它却是一个好消息,其无疑会推动塑料产业的升级。”市经委轻工处处长潘志伟表示,“限塑令”并非简单地将塑料包装产业推倒重建,也不是为了限制其发展,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公众消费环保的购物袋。
潘志伟说,“限塑”后,我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在购物袋中可能还会占一定比例,但污染严重的不达标的塑料袋将退出市场,这有利于促进新型环保塑料袋以及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限塑令’必将优化台州塑料包装产品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据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商品粮小包装的比重很高,达到80%左右。而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如果粮食小包装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还需要大幅增加和提高各种塑料包装材料的品种和质量。
此外,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也会使复合膜、包装膜、周转箱等塑料包装制品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估算,我国可降解塑料包装品的未来市场需求量约为200万吨,按每吨平均价2万元计算,全国市场将有400亿元的巨大商机。所有这些,对于以塑料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并以“塑料王国”著称的台州来说无疑是一次机遇,其潜在的市场值得期待。
对此,台州塑料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建议,针对国家不断出台的环保、安全政策以及节能减排政策,塑料包装生产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其实施情况,同时转变观念,不要坐等观望,而要顺应政策走势不断调整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首先,企业需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不断开发具有增长潜力的新产品;其次,推动企业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逐步实现高效、低耗、无污染。惟有如此,台州的塑料产业才会在“限塑”的“寒冬”中迎来春天。
上海超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总部联系方式
- 电 话:021-51029391
- 电 话:400-680-0016
-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银翔路655号
- 昆山分公司:18601606556---林经理
- 地 址: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区兆丰路18号亚太广场1号楼9楼
- 泉州分公司:0595-28069596---周经理
-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温陵南路144号蟠龙大厦17D
- 宁波分公司:13615883698---周经理
- 山东分公司:18601606221---谢经理
- 温州办事处:18605772928----周经理
- 广东办事处:18601606206----周经理
- 企业邮箱:chaowang@tranwin.org